中文簡介
台灣四面環海,因特殊的地理環境使成為世界少有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然因地狹人稠,致許多的海洋生物在未被詳細描述研究前即慘遭破壞,甚至滅種,因此有必要加強人才培育,深化基礎調查及建立海洋生態資料庫,成為以科學研究為理論基石的施政,復育海域生態環境,保全我們全民賴以生存的各式海洋資源。 台灣面積3萬6千平方公里的陸域面積只佔全球的0.025%,卻因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的交接處,同時具有陸棚、深海及熱泉的海洋環境,地理位置又位於東海、南海及菲律賓海三個不同大洋生態系的交會區,再加上終年持續北流的黑潮過境與冬季南下的大陸沿岸流及夏季北上的南海表層流,使得台灣的周邊海洋環境成為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具有單位面積海洋生物的物種數較相同緯度的地區/國家高出400倍之多。 這些珍貴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資產,在過去數十年來,雖然已有許多海洋生物學者的投入研究,但仍因物種豐富度太高,研究人力仍大大不足,無法完全記錄的窘境。同時,伴隨著台灣地狹人稠,陸域面積狹小,不敷各種高度工商業發展所需,因而許多大型的工業開發案皆選擇在濱海地區進行,以致於許多海洋生物在未能詳實記錄前就遭受破壞。 為因應我國在民國107年4月28日海洋委員會正式掛牌,其下包含有海洋保育署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對海洋生態及保育人才需求甚廣,因此本校擬盤點集結海科院中已有學有專精的師資,成立海洋生態與保育研究所,積極培育我國產官學界所需海洋生態與保育的專業人才,以為實踐我國「海洋立國」之第一線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