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holars.ntou.edu.tw/handle/123456789/15435
Title: | 是誰貢獻了東海旺盛的基礎生產力 | Authors: | 龔國慶 | Issue Date: | 2001 | Journal Volume: | 29 | Journal Issue: | 2 | Start page/Pages: | pp.6-10 | Source: | 科學發展月刊 | Abstract: | 海洋中的單細胞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是維繫整個生態系食物鏈運轉的基礎,基於此原因可統稱這些浮游植物為海洋中的基礎生產者。也因此基礎生產者數量的多寡,通常可被用以代表海域漁業生產量的指標。基礎生產者數量的多寡,通常相當於其行光合作用的速率,光合作用的速率就是俗稱的基礎生產力 (primary productivity),所以欲對海域漁業資源,以致於整個海洋生態系運轉過程有所瞭解,基礎生產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工作項目之一。本研究對於黑潮的湧升作用及長江淡水兩者輸送至東海之豐富營養鹽量形成東海旺盛基礎生產力的結果,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除此之外,同時也發現在目前未有任何外力影響的情況之下,湧升作用的強弱本身即會因為環流互動而改變,長江淡水注入東海的輸送量與水質狀況會因為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是當三峽大壩開始運轉後,若經由長江注入東海的水量減少,注入水的品質變惡劣,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夏季因長江大量淡水注入所引發之旺盛基礎生產力將會消失。經由長江進入東海水量減少,更會連帶地改變了現有之環流互動情況,並使得貧營養鹽的黑潮水流從此大舉入侵陸棚,屆時因湧升作用所引發之旺盛基礎生產力也將會消失,而現有東海豐富的漁業資源將可能從此滅絕。本研究除探討東海豐富漁業資源形成之原因,更進一步瞭解當原因改變時可能造成之後果。此外,國內相關學者也在國科會整合計畫的支助下,於今年八月開始對東海展開長期的觀測與研究,希望在三峽大壩運轉前對東海之生態環境匯集更多的相關背景資料,同時再配合各式之生態模擬實驗及數值環流模式的發展,達到預測東海生態環境長期變遷之目標。 |
URI: | http://scholars.ntou.edu.tw/handle/123456789/15435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